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如何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

In 家長教育 by mamagreenia

如何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

重要的「依附關係」

在嬰兒初生的頭兩年裡,會對照顧他的成人發展極深的感情。這是一種最原始的依戀。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於1958年提出依附理論 (Attachment theory),指出這是由遠古人類發展出來的,目的是要讓嬰兒靠近母親,增加生存的機會 (例:防止被獵物叼走 要被餵餔等)。

依附理論當中的「依附」是指孩子與照顧者(Caregiver)之間親密的情感關係。孩子會從此親密關係中取得安全感。

依附的建立,安全感的建立

此安全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孩子是否願意探索世界、孩子能否發展穩定的情緒、孩子長大後是否願意與其他人發展情感關係有莫大影響。

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建立好的依附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孩子出生後首兩年與照顧者間的親密程度,以及照顧者對孩子的回應。回應是指當孩子有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時,照顧者能恆常地及即時地回應去滿足他們的需要。

例如:當孩子餓了,媽媽就盡快給他食物;渴了,就給他水;冷了熱了,就給他適當的衣服;累了,就讓他休息;感覺孤單了,就陪著他等等。

滿足需要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每當他們有需要時,一定會有一個特別的人立刻趕來照顧他們,滿足他們的需要,安全感便會據此而建立及強化。

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繼John Bowlby提出依附理論之後,學者 Mary Ainsworth 在「陌生情境實驗」中發現了三種依附行為(Attachment styles):
**陌生情境實驗(Strange Situation),就是在一間有玩具的陌生房間內,先讓孩子與母親玩一陣子,然後請母親離開,最後讓母親再進入房間。研究人員則觀察孩子在過程中的反應。

1.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這類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會感到焦慮,甚至會哭。但過一陣子以後,他們能夠漸漸平復下來。當母親回來時,他們會張開雙手期待被母親擁抱。當母親抱著他們,他們就滿足地在母親懷中安靜下來。

研究人員在觀察中發現,此類型孩子的母親都是十分稱職的。她們對於孩子的需要很敏銳,能夠適切地滿足他們。在這樣的安全依附中,孩子發展出安全感,亦漸漸學會在焦慮時自我安撫。

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2. 矛盾型依附(Ambivalent Attachment)

這類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好像沒有反應一樣。但當研究人員在這些孩子身上裝上生理反應的測儀時,就發現這些表面上若無其事的孩子心?的焦慮程度比安全型的孩子更高。

事實上他們只是在壓抑、否定並嘗試隱藏自己痛苦的情感。當母親回來時,他們不會伸手要母親,也不期待母親擁抱他們。

研究人員在觀察中發現,此類型孩子的母親都比較不會表現或回應對孩子的愛,亦比較少與孩子有親密接觸,例笑、玩、身體接觸等。

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3. 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這類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會放聲大哭,放下手中的玩具,緊張地追著母親不讓她離開。母親離開後,孩子久久也不能安靜下來,亦無法再專心再玩。

當母親回來時,孩子會立刻跑向母親,一邊抱著她,一邊打她,像是生她的氣一樣。母親抱著他很久,他也不能平復下來。之後一直都未能放心去玩,孩子會不停看著母親,生怕她又會離開。

研究人員在觀察中發現,此類型孩子的母親情緒都比較不穩定,對孩子的反應不一致,難以預測。在這種不穩定的心理狀態下,孩子多發展成焦慮不安的孩子。

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其後學者 Main & Solomon 發現了第四種依附行為:

4. 紊亂型依附(Disorganised Attachment)

這類型的孩子在母親離開時會驚惶失措,沒有應對的策略,心?很矛盾不知要去追母親還是不追。母親離開後,孩子一直都無心玩玩具。當母親回來時,他們會不知怎樣面對母親,不知應該親近她還是逃避她,內心有強烈的矛盾。

很不幸地,研究人員在觀察中發現,此類型孩子大多來自暴力或病態家庭,家中充滿痛苦或心理威脅。

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須知 | MAMAGREENIA媽媽跟妳的教育空間

孩子呈現的依附行為是可以用來預測他們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中的探索學習的傾向、自我認同的建立及人際互動的發展。

對於不同的依附行為若有更多的認識,我們便能夠更明白與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礎是什麼,從而幫助他們健康的發展與成長。

PS. 這篇短文是希望幫助父母們對重要的依附理論有更深入的認識,幫助大家了解孩子發展需要!若有有關題目希望作進一步討論,歡迎於以下留言!

伸延閱讀:
1. John Bowlby
2. Mary Ainsworth